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

怎樣的扁平足才需要擔心呢?

扁平足



扁平足的情形多半不會持續太久,通常在3歲前,腳弓就會出現。如果3歲以後,扁平足仍未改善,也不一定就需要支撐。



怎樣的扁平足才需要擔心呢?



從後面觀察寶寶光腳站在堅硬地面上的樣子。沿著寶寶的跟腱畫一條線,或放一把尺。如果線是直的,這樣的扁平足多半對孩子沒有影響,也不需要治療。如果線往內彎(稱為旋前),寶寶可能就需要使用矯正鞋墊,這種塑料鞋墊可以放在一般的鞋子裡, 支撐腳弓和腳跟,讓踝骨和腿骨成一直線。儘管仍有爭議,但有些矯正醫生認為,從3-7歲間,用矯正鞋墊治療有嚴重旋前的孩子,能將腳部疼痛及以後發生骨骼與關節畸形的危險幾率降至最低。



先天性髖關節脫臼之發生,一般認為係胎兒在胎內受壓迫所引起,也就是說, 髖關節在早期發現上是正常的,懷孕最後一、二個月胎兒長到相當大時,才因 胎內受壓迫,固定在某種姿勢,髖關節不能活動,才造成它的不穩定,所以它 是一種變形,而不是像兔唇、多指畸形等係一種畸形。畸形的發生是早期胚胎 形成時,受遺傳、毒物、感染、射線等種種因素,而造成結構上的缺陷



國內,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雖然早期覺得小孩子的腿有點怪怪,但也說不上 來。部份家長則發現一側下肢比較不活動,或不能用力站,或單側墊腳尖在站 。學走路時相當不穩,幌動得厲害,容易跌倒,開始能獨立走路的年齡也較一 般小孩為慢。兩側髖部均脫臼時,臀部相當翹,腹部則往前挺,走起路來很像 鴨子走路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脫臼病人是在學走路前後才就醫的,這已經算晚 了,有些還被誤認為其他毛病,或認為天生的,慢慢會好起來,延誤就醫,使 得治療上加倍困難,而需手術治療。

其實,這個階段,脫臼的症候可以看得很清楚了。走路的樣子,單側脫臼時呈 一跛一跛的,兩側脫臼時則像鴨子走路樣搖搖擺擺的。


脫臼側的臀部翹翹而肚 子凸凸的,脫臼側的大腿比較不容易外張。要檢查有無長短腿的現象,此時可 以把腳拉直來比,或把膝部彎起來,脫臼側的膝蓋會顯得較低的,當然若兩側 均脫臼時,這種差別現象就不明顯了。若叫病人單腳站立,脫臼側不太能吃力 ,所以對側骨盤會往下掉落正常時可維持水平或可往上抬。

怎麼覺得孩子走路怪怪的

足弓塌陷,足部無法有效傳遞力量
腿部/臀部力量就無法充分發揮
導致關節勞損加劇、軟骨損傷等

爸爸媽媽在小孩開始學走路的時候,最關心的除了能健康成長外,就是走路姿勢了,擔心寶貝孩子如果扁平足,會不會影響往後的發展!一些焦慮的家長心急地說,「我的小孩走路是不是有問題阿?…怎麼覺得孩子走路怪怪的?」治療師表示,家長不必過度擔心,幼兒時期的扁平足,大部分的足弓會隨著年齡而發育、恢復。另有5-10%仍為扁平足無法自然恢復,可在2至6歲時,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發育。

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足弓是有變化的。那足弓的重要性是什麼?楊育菱指出,站立時,骨頭排列及韌帶的支持給予支撐;行走時,肌肉也提供動態穩定的角色。提供足部穩定度及活動度,使足部能承受全身重量之負荷且具有支撐、伸縮、扭曲、彈跳、吸震及摩擦等功能,尤其是「內縱足弓」,在人體行走或跑步時,提供適度的彈力和扭力並吸收地面之反作用力,以適應各種地形達到吸震的效果,就好像是足底的避震器。

楊育菱指出,足弓及下肢發展較快的階段則是介於2歲到6歲之間,發展成熟的年紀約在8-10歲左右。幼兒的足部發育過程中,由於骨頭發育未盡完全,會有一些正常的發育過程,常被誤以為異常的現象。0到2歲時雙腳會呈現形腿;2到4歲時又會變成X形腿;到4至6歲時會回歸正常排列。

發現幼兒有功能性扁平足的時候,家長不必過度擔心,此時只需要觀察追蹤足弓的形成,通常會在五至七歲逐漸恢復,最晚在十歲之前皆會自然形成。「有5-10%仍為扁平足無法自然恢復」,楊育菱提醒,可在幼兒2至6歲足弓發育時期,注意小朋友的足部發展,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,並且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發育。

關於足部運動,楊育菱建議:

1.用腳趾做運動或和同伴互相踩腳踏車。

2.用腳跟走路即學企鵝走路,訓練小腿前側肌肉肌力,誘發足弓的形成。

楊育菱表示,一般足弓功能性扁平足,加強其脛前肌與後脛骨肌及足底肌膜之力量,誘發足弓形成。但若有合併足外翻之扁平足,則需以足弓矯正鞋墊配合運動,使足弓正常地發展。